登录 | 注册
中华薛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薛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我是河东郡廉水郡又称三凤堂 已阅:2149 / 回复:0(楼主)

我的祖先是从福建福安廉村搬到浙江温州苍南!这个就是我祖上的 薛令之(约683—756),字君珍,福建长溪县(今福安)人。他诞生之日,正巧是唐高宗永淳二年中秋,后来便号“明月”。
    薛令之的先世居于河南高阳郡(河南开封府杞县有高阳城)。南朝梁天监间(502—519),一世祖薛贺在梁武帝政权中封有“光禄大夫”之衔,魏晋之后的“光禄大夫”虽然只是“顾问”之类的散官,但也算是江南士族了。梁武帝为拓展疆土,不时对北朝魏国发起征战,社会很不安定。为避战乱,薛贺离开梁都城建康(今南京),携带家室,自江南辗转入闽,来到长溪县西北的乡村——石矶津(福安廉村旧名)。薛氏入闽之举十分明哲,因为此后“六朝金粉”的建康和江左大地不再安宁,候景之乱引发的萧梁王室骨肉相残的战争一直延续了近39年,直到梁朝灭亡。入闽的薛贺虽然失去官衔、俸禄,门第也不再显赫,但在七闽之地的石矶津,一派宁静和平,家族是能够安居的。薛贺带领家族子弟,“荜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,在这里开创了家业,立住了脚跟,成为薛氏入闽一世祖。
    公元581年,隋文帝统一南北,在洛阳建立隋政权后,薛贺之子薛许在州(或县衙)谋了个户曹司理的吏员职位。此后,不见薛令之祖上一官半职的记载了。
    当薛令之呱呱落地时,朝代已经更替,新兴的大唐王朝已走过六十三年的辉煌历程。经过唐太祖武德间的开创时期,太宗的“贞观之治”时期和高宗的“永徽之治”时期,李唐天下,百姓因轻徭赋而能安居乐业。“承平日久,人康物阜,求进者众,选人渐多“(《通典》)。隋朝初创、唐代确立的科举制度,如历史学者钱穆所说,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,这种选人方面的政治开放,给寒门庶族的读书人带来了入仕的新途径。此时。薛家在令之四世祖一代已迁居石矶津对岸的乾岑(高岑)村。家道虽不如前,但公开竞选的科举制度给薛令之带来新的希望,薛家显然期冀令之长大后专攻举业,科举入仕,有所作为,恢复薛氏“金紫大夫”门第昔日的光荣。
QQ260149829

该帖子被260149829在2012-6-5 8:55:12编辑过

作者:260149829 (2012/6/5 8:54:12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9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29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薛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2,726.6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薛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